齒輪類零件選材及熱處理工藝分析

案例詳情

1 齒輪的作用

齒輪的主要作用是傳遞扭矩,、調(diào)節(jié)速度,、改變運動方向。

2 工作條件

(1)一對相互嚙合的齒輪,,是通過齒面的接觸,、滑動傳遞動力,所以齒根受很大交變彎曲應力作用,、齒面受較大接觸應力并有強烈的摩擦和磨損,。

(2)在換檔、啟動,、嚙合不良時,,承受一定的沖擊載荷。

3 失效形式

常見的失效形式有輪齒折斷,、齒面磨損,、齒面剝落、齒面點蝕,、過載斷裂等,。

4 力學性能要求

(1)高的彎曲疲勞強度,。

(2)齒面應具有高的接觸疲勞強度、高的硬度和耐磨性,。

(3)齒輪心部應具有良好的綜合力學性能或較好的強韌性,。

5 齒輪零件常用材料及熱處理

(1)中碳鋼和中碳合金鋼。一般承載不大的低,、中速傳動齒輪,,常選用40、45,、40Cr,、40MnB鋼等,經(jīng)調(diào)質(zhì)處理或正火(要求不高時)達到性能要求(較好的綜合力學性能),。經(jīng)表面淬火,、低溫回火,表面硬度可達52~58HRC,,具有較高的耐磨性,。這類齒輪不能承受較大的沖擊載荷。

(2)低碳鋼和低碳合金鋼,。承受較大沖擊載荷的重載高速齒輪一般選用20Cr,、20CrMnTi、20MnVB,、18Cr2Ni4WA鋼等,,個別要求不高的也可選用20鋼。經(jīng)滲碳,、淬火,、低溫回火,可使齒面獲得很高的硬度(58~62HRC)和耐磨性,,心部具有較高的強度和韌性,。

(3)對直徑較大(φ>400~600mm)、形狀復雜的齒輪毛坯,,難以鍛造成形時,,可采用鑄鋼,如ZG270-500,、ZG310-570等,。

(4)對一些輕載、低速,、不受沖擊,、精度要求不高的不太重要的齒輪,可采用灰鑄鐵,如HT200,、HT250,、HT300等?;诣T鐵多用于開式傳動,;在閉式傳動中,可用球墨鑄鐵代替鑄鋼制造齒輪,,如QT600-3,、QT500-7等。

(5)對儀表中某些在腐蝕介質(zhì)中工作的輕載齒輪,,可采用黃銅、鋁青銅,、錫青銅,、硅青銅等有色金屬;對受力不大的儀器,、儀表齒輪,,在無潤滑條件下:作的小齒輪,可采用尼龍,、ABS,、聚甲醛等工程塑料制造。

6 齒輪零件選材舉例

(1)機床齒輪,。右圖是臥式車床主軸箱三聯(lián)滑移齒輪,,用于傳遞扭矩和調(diào)節(jié)速度。工作時,,撥動主軸箱的外手柄使該齒輪在軸上滑移,,利用與不同齒數(shù)的齒輪嚙合,獲得不同的轉速,。該齒輪承載不大,,工作比較平穩(wěn),沖擊不大,,可選用中碳鋼制造,。由于該齒輪較厚,考慮到淬透性問題,,選用40Cr鋼較為合適,。其工藝路線為:

下料→鍛造→正火→粗加工→調(diào)質(zhì)→精加工→輪齒感應淬火+低溫回火→精磨。

正火是預先熱處理,,可消除鍛造產(chǎn)生的殘余應力,,調(diào)整硬度便于機械加工,細化晶粒、改善組織,;調(diào)質(zhì)可使齒輪獲得較高的w合力學性能,,改善心部的強度和韌性,使齒輪能承受較大的交變彎曲應力和一定的沖擊力,;感應淬火可提高齒面的硬度,、耐磨性和接觸疲勞強度;低溫回火可消除淬火應力,、防止產(chǎn)生磨削裂紋,、提高抗沖能力。

(2)汽車齒輪,。右圖是解放牌汽車的變速箱中的齒輪,,其任務是將發(fā)動機的動力傳遞到后輪,承受重載和大的沖擊力,,工作條件比機床齒輪復雜,,要求齒面具有高的硬度(60~62HRC)和耐磨性、齒心部具有高的強度和優(yōu)良的韌性,,考慮到滲碳工藝性的要求和淬透性的問題,,可選用20CrMnTi鋼。其工藝路線為:

下料→鍛造→正火→粗加工,、半精加工→滲碳→淬火+低溫回火→噴丸→校正花鍵孔→精磨齒,。

滲碳是為了提高表層的x含量。淬火是為了使表層獲得高碳馬氏體和碳化物,,具有高的硬度(58~62HRC),、耐磨性和疲勞強度;心部獲得低碳馬氏體,,硬度可達到33~48HRC,,具有高的強韌性。低溫回火消除淬火應力,、提高抗沖能力,、防止產(chǎn)生磨削裂紋。噴丸可增大滲碳層的壓應力,,有利于提高疲勞強度,。


視頻展示